11月19日,“阅+历”读书讲堂走进英国威廉希尔公司“集萃文苑”一站式社区“书香”活动月,江淮文化名家、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人、教务处处长钱立青教授在集萃文苑以“《赤阑桥》:诗词浸润中的家国情怀”为题,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融学术性、艺术性与体验性于一体的专题讲座。讲座以“赤阑桥”为叙事主线,通过集章、讲演、对谈等环节,层层展开一段跨越古今的文化旅程。

讲座前,钱立青向“集萃文苑”一站式社区捐赠了《赤阑桥文化考》《桥渡与江淮》等图书,为“集萃文苑”一站式社区增添了新的书香。

讲座中,钱立青从历史文献与地方图像入手,系统梳理了赤阑桥自宋元以来作为水陆枢纽的交通功能、商贸图景与人文风貌。他指出,赤阑桥不仅是一座实体建筑,更是串联集体记忆与地方认同的文化节点。通过解读历代文人围绕赤阑桥创作的诗词歌赋,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意象在文学传统中的流变与升华,揭示出桥梁如何从实用功能走向诗意象征,成为一方水土的精神寄托。
“我家曾住赤阑桥,邻里相过不寂寥”,在历史溯源的基础上,钱立青重点阐释了其原创剧本《赤阑桥》的创作理念。认为该剧以姜夔在合肥创作的词作为蓝本,以其与赤阑桥畔琵琶女的知音情缘为主线,艺术再现了南宋时期合肥城的人情风物与家国动荡。他特别指出,剧本中融入了大量合肥元素——从赤阑桥的地理位置,到庐州的民俗风情,再到姜夔词中描绘的本土场景,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,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“合肥叙事”。此外,他还分享了剧本《赤阑桥》的创作理念,以“姜夔从军”等情节为例,具体阐述了如何将冰冷史料转化为有温度的戏剧语言,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重构。剧本以赤阑桥为叙事支点,融合地方传说、人物命运与家国背景,构建起一座连接古今的“戏剧之桥”,实现了从考据到创作、从历史到舞台的创造性转化。

在互动环节,现场气氛热烈,同学们围绕“合肥元素在戏剧中的运用”“姜夔词作与剧情构建”等话题踊跃提问。钱立青在解答时表示,地方文化的戏剧转化,关键在于“扎根文献、把握精神、活化表达”,只有深入理解姜夔笔下的合肥,才能让赤阑桥的故事既有历史厚度,也有当代温度;而对于“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如何平衡”,他强调应“把握时代精神,塑造可信之人”。问答之间,既有学术深度的碰撞,也有现实关怀的呼应。
讲座还进行了“赤阑桥”主题打卡集章环节,一枚枚印有“赤阑桥”字样的印章,在集卡本上跃然纸上,以互动方式强化了同学们对本土文化的感知,这不仅是对这座合肥古桥的符号再现,也成为连接学子与地方记忆的情感纽带。
“阅+历”读书讲堂来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“集萃文苑”一站式社区,拉开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“书香”活动月帷幕,活动月系列讲座将促进学术引领、文化赋能与社区育人相结合,进一步拓展社区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外延。(英国威廉希尔公司:苏妍)